工業4.0是什麼?
工業4.0(Industry 4.0),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,為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畫,這個計畫並不只有創造新的工業技術,而是結合現有的相關工業技術、銷售與產品體驗,透過人工智慧建立有效率和適應性的智慧工廠。
工業4.0的技術基礎為智慧型整合感控系統與物聯網,透過分析蒐集到的數據,可針對顧客的疑難雜症提出解決方案,甚至是需求客製化,更可利用電腦預測,即時監控並調度資源、降低成本,達到供應鏈優化。
隨著工業4.0被提出,製造業面臨數位轉型的挑戰,不僅僅是改善工廠遇到的困境,也同時創造出新產品與服務,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。本文將分享工業4.0的定義、影響以及使用的技術,讓你瞭解不只是製造業受到影響,其實工業4.0早已融入生活當中。
Scroll工業4.0(Industry 4.0),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,為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畫,這個計畫並不只有創造新的工業技術,而是結合現有的相關工業技術、銷售與產品體驗,透過人工智慧建立有效率和適應性的智慧工廠。
工業4.0的技術基礎為智慧型整合感控系統與物聯網,透過分析蒐集到的數據,可針對顧客的疑難雜症提出解決方案,甚至是需求客製化,更可利用電腦預測,即時監控並調度資源、降低成本,達到供應鏈優化。
工業4.0的擴散,讓許多企業面臨必須轉型的挑戰,當競爭者的生產成本降低、品質提高、上市時間縮短,越來越能滿足消費者多變的需求,若企業不跟上這樣的節奏,要如何立足於市場,並脫穎而出呢?
工業4.0運用許多技術,並進行優化,利用人機協作優化生產流程,提升生產力及品質,增進競爭力與獲利,像是運動品牌NIKE、PUMA等,過去提供名人客製化的明星產品,以提高知名度,而後推出消費者能自行透過網路選擇喜歡的鞋子材質、花樣或顏色,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商品並寄送到消費者手上。
另外一個例子,一間國際卡車製造商在卡車內的引擎及機件中安裝監測器,透過機器學習預測卡車何時可能會產生故障,自動通知車主甚至與鄰近的維修中心預約時間,系統也能自動寄出相關機件及傳遞詳細情況給技師。這些案例顯示,工業4.0已悄悄地影響大眾的生活,不僅能提高使用者體驗,也為許多企業帶來新的收益來源。
延伸閱讀 >> 智慧製造是什麼?我們面臨什麼樣的挑戰?
工業4.0主要有九種科技,包含雲端、大數據、自動化、系統整合、物聯網、網路安全、積層製造、擴增實境與模擬,其中工業物聯網是主要讓所有生產與技術串連起來的橋樑,而這九種技術相輔相成才有機會創建一個新的生態系統。
隨著科技的進步,升級工業4.0或是進行數位轉型成為目前趨勢,但相信許多企業並未真正理解這些概念,雖然有許多新技術的產生與進步,但我們應針對企業所遇到的問題,並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技術,創造更多、更高的價值。那工業4.0能在哪些地方創造更高的價值呢?
許多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供貨與需求,該生產什麼產品?需要多少數量?什麼時候開始生產?有時靠著經驗或是調查進行預估,時常會需要承擔許多成本,像是原物料、存貨不足與過多等問題。數位轉型就能透過大數據的累積與分析,並透過行銷活動、流行趨勢、競爭者動向,甚至是市場上的經濟因素等,進行綜合評估,比起過去更能掌握需求的動向,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產生。
從產品的想法到真正做出實體,需要花費多少時間?且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因銷售的位置與原料而在不同的國家進行,隨著科技的進步,上市時間的快慢已成為競爭力的關鍵因素,有些企業甚至會想靠著偷工減料縮短製程,導致品質低劣,而透過工業4.0中的模擬、自動化等技術,能從設計到生產都縮短時間,並在上市時間奪得先機。
過去許多企業只把焦點放在產品本身,對售後的服務較無規劃,其實售後服務除了能維持品牌忠誠度外,也能帶來新的收益來源,可透過預測性的維護、遠端維護、產品部件追蹤或聊天機器人的協助等,新型的服務流程為客戶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。
自從自動化的產線出現後,企業開始嘗試將人力成本降低,機器的導入能取代許多人力的浪費,並透過遠端監控與管理,只需要少數的人力就能進行監控、追蹤成效甚至是優化產能,而人們就能專注於更需要創造力與腦力的工作。
全球勞動力因為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關係逐漸下降,而數位轉型有助於改善人力短缺的問題,在科技逐漸成熟之下,智慧工廠將跨國貿易與製程的挑戰逐一排解,預估2030年企業的產品出口量可能為目前的3倍,開發中國家甚至會來到4倍。
智慧工廠透過工業4.0中常見的「感測器」來蒐集設備、物料、加工品或成品的數據,進而分析以提升生產品質,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,也透過「自動化生產」即時監測品質,取代用人工的方式檢查,降低人力成本之外也能提高效能與穩定品質,另外也會透過現場的監控系統,將設備與產品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,提高決策的有效性;回到消費者身上,工業4.0能幫助企業累積大量消費者的數據,並預測客戶需求讓商業模式以客戶需求為重點,改變整個生產模式往客製化的方向前進。
對企業來說誰能因應市場的瞬息萬變,就能在市場中維持競爭力,而許多企業也會為了挖掘更多客戶需求調整製造工廠的營運與位置,並讓生產線更加靈活因應客戶的彈性需求,因此如何成功導入自動化以達成目標,將會是數位轉型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。
過去在亞洲人力成本低的想法已過時,需要尋求其他的替代方案,而數位轉型正可以透過自動化取代例行性的工作,降低人力成本,並透過蒐集數據透過分析優化製程提升生產效率,讓企業有各種創新的模式提升競爭力。
馬森國產的MachSensing®智慧刀把運用物聯網的技術,蒐集切削加工最前端的數據,透過無線網路或藍芽將數據傳至電腦,由MachRadar®進行即時監控刀具壽命,後續也可將資料留存作為後續的分析依據,透過MachRadar® Pro進一步分析,掌握正確參數進而優化製程,不僅節省各類的成本,也能降低原有製程產生的碳排量,邁向智慧製造與碳中和的目標。
其實不一定所有企業都適合往工業4.0發展,若還是以過去的觀念在經營,或許花了一大筆資金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技術,還是沒有獲得效益,最重要的還是從自身的優勢作為出發點,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在多數的企業中脫穎而出。